“為了讓千千萬萬的母親和孩子能過上好日子,為了讓白發(fā)蒼蒼的老人皆可享樂天年,兒已決意以身許國!”這是1927年6月北伐軍某團參謀長、共產(chǎn)黨員王爾琢寫給父母的信。
1924年初,王爾琢婚后僅三個月,前往廣州報考黃埔軍校,誰知這一走,竟成為這對恩愛夫妻的永訣。
離家的三年多里,王爾琢成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(yè)生,經(jīng)周恩來介紹,正式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北伐戰(zhàn)爭中,他戰(zhàn)功赫赫。北伐軍攻克武昌后,牽掛妻子和從未謀面的女兒的王爾琢,托人在武昌黃土坡21號,也就是今首義路一帶租了一間房,并寫信讓母女倆到武昌團聚。沒想到,未能成行,就發(fā)生了上海“四·一二”反革命政變,王爾琢成了被通緝的“中共要犯”,不得不緊急離開武漢。待到妻子和女兒來到武昌黃土坡后,王爾琢已在外地。與三歲女兒一生中唯一的見面機會,就這樣錯過了。
等到王爾琢再回到武昌時,才發(fā)現(xiàn)妻女已回老家。王爾琢感到非常愧疚,就提筆給父母寫了這封著名的“托孤書”。之后,他再次從武漢出發(fā),參加南昌起義、湘南起義,隨朱德、陳毅上了井岡山,成為工農(nóng)紅軍最年輕的參謀長。
1928年8月25日,王爾琢在江西追勸叛徒時,不幸英勇犧牲,年僅25歲。1928年10月,在追悼王爾琢大會上一幅由毛澤東親寫的挽聯(lián),充分肯定了王爾琢的不朽功勛,號召將士們繼承烈士遺志,戰(zhàn)斗至革命的最后勝利。(昌宣)